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囤地20年”也能蒙混过关?

燕赵都市报  2015-09-29 11:18

[摘要]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不作为行为核查问责情况显示,截至8月底,各地今年已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但据新华视点调查,有些曾经的“ ”、 开发商都曾存在囤地行为,一些省份清查出的闲置土地逾十万亩。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不作为行为核查问责情况显示,截至8月底,各地今年已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但据新华视点调查,有些曾经的“”、 开发商都曾存在囤地行为,一些省份清查出的闲置土地逾十万亩。位于上海南京路的某楼盘,所在地块却是1992年 拿地,“在建”逾20年,屡屡停工,这期间周边房价相比上涨近百倍。

开发商 ,已屡遭曝光,公众对其俨然也产生了“吐槽疲劳”。饶是如此,一块地“捂”了二十多年,房价涨百倍,仍 舆情冲击力:究其囤地时间跨度之长和“囤地效益”之高,令人惊愕。

这只是“奇葩”个例,早在2010年,就有媒体曝光某地楼市囤地五六年屡见不鲜。囤地炒地,待“”而沽,非但会因开发周期拉长,让卖房者房子还没住产权就缩水,更会造成住宅供应混乱,供需被人为扭曲,进而带动地价、房价的链式反应。

也正因如此,我国法律早就对囤地行为明令禁止,《土地管理法》第37条规定,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按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国土资源部2012年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则对闲置费征缴比例、主体等做了更严格、明细的规定。而自2010年起,从 到地方,整治囤地的动作也是迭出。

整治之下有其效果,但“囤地20年房价涨百倍”也能蒙混过关,说明对恶意囤地的遏制仍有加力空间。实质上,眼下房企囤地已不是什么新闻,有闲置土地被依法收回才是,但这类新闻少之又少。

新华社报道中提到了部分开发商的钻空子技巧:部分开发、先开工再改规划、操纵审批程序。而有些地方在“土地财政”的驱动下,也会对囤地行为打击从轻。有的地方、部门甚至还与开发商合谋,用违规变更规划与其遥相呼应。

如今国务院将处置土地闲置纳入稽查不作为行为的范畴,也堪称有的放矢:很多土地闲置抛荒,都跟相关部门、官员的尸位素餐有关。有些地方边喊着用地指标满足不了发展需要,边任由大量土地闲置;有的地方与项目规划对应的预算内资金早已下达,但多年后仍未开工……这里面,都有为官不为的成分。基于此,就该以不作为对涉事官员追责,对个中牵涉到渎职、腐败的,更要依法追惩。

事实上,在盘活土地存量愈显重要的当下,打击囤地不能止于对失职官员的事后追责,还应在前端做好把控。国务院已明确,对各省(区、市)尚未处置完毕的闲置土地,按面积收回或扣减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而对相关监管部门而言,要着力堵住“合法囤地”的空子:不能只将“尚未动工”视作土地闲置标准,还应考虑开发进度,对每块地开发期、预售价格调整周期进行评估论证并予以公开;在违法囤地处罚上,不应止于3万元的罚款上限,还应借鉴日本做法,每年按新地价征收地价税。更关键的,是将执法落到实处。

虑及“土地财政”之于地方仍有极强粘性,有必要将土地督察的权力上提一级来行使,即由上一级土地执法部门负责下级城市土地督察工作,以削减地方层面阻力;并及时建立土地公益诉讼制度,由检方代表国家对闲置土地等土地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总之,不能任由“囤地20年房价涨百倍”之类乱象架空法规震慑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成都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