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放大,为拉动 增速,稳增长措施频频出台。
今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放大,为拉动 增速,稳增长措施频频出台。
10月19日,财新记者获悉,由国开行及农发行发行前两批专项建设债已经结束,目前正在启动第三批项目,包括各地将于本周内结束申报,项目多为棚改、基础设施,包括发改委鼓励重大建设项目等。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2015年专项建设债总额度为3000亿元,一共三批,前两批已经发行结束。而在未来三年这一规模将在一万亿元左右。这一具体措施是,国开行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募资,成立专项建设基金, 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90%贴息。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股权 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
据财新记者了解,专项建设债年利率为1.2%,期限是20年。“这一措施相当于债转股,国开行的专项建设债基金为股东,但不参与决策,我们只支付每年的分红利息1.2%。”一位湖南县级市城投平台董事长说。
“主要为了解决地方融资平台资本金来源问题。”一位江苏地级市城投平台总经理对财新记者指出,目前很多 项目有信贷资源支持,但是资本金跟不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但很多公司的资本金不足。为拉动 ,国务院也调低了固定 项目金比例。”
10月15日,央行数据显示,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5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较为明显。中金公司报告指出,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改善,主要是受8月份以来专项建设债项目的推动,发行量主要会考虑经济形势,“如果经济差就多发,经济好转就少发,主要是托底目的。”
中金报告还指出,由于专项建设债所对接项目普遍小而散,且融资主体仍是地方企业和平台,在地方企业和平台普遍 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其加 空间有限,对于银行参与这些项目而言,也会相对谨慎。由于专项金融债项目主要是政策性银行执行,即使有银团贷款,也是相对较少的银行参与其中。
地方债出路较多,但实际可化解得风险太少。对于15.6万亿地方债务而言,3000亿的专项建设债只是杯水车薪,能解决的问题很少。除专项建设债之外,地方债务还包括财政部三万亿的置换额度、PPP项目等置换方式,但是参与性都不算太高,地方债仍是重大风险隐患。
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43号文,要求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职能,导致传统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模式暂时受阻。今年5月,为稳定经济增长,国务院 厅转发《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的意见》;同时,国务院和各部委出台的文件,力推PPP模式。
目前看来,推广PPP进展不如人意,固定资产 增速仍处低位,经济下行压力未止,其关键原因在于缺乏项目资本金,导致银行贷款和发债等债券融资渠道不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