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道在变,陈旧的互联网观念,也该改一改。以前,大家都说放水养鱼,看未来几年的变现能力,但互联网的竞争,从来比的是速度,一招鲜,才能吃遍天。你今天英雄,明天可能就是狗熊,除非你是BAT,或是奇虎360,否则,在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时代,没有谁有耐心给你几年时间去等待变现。
9月8号,周鸿祎和酷派的恩怨情仇引爆眼球。虽然有酷派副董蒋超又是扮可怜陈诉前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又是对天发誓说些“不得好死”等骂街之词,但是,话多不甜,胶多不严,是非曲直,自有公理。事儿闹得再大,无非两种结局,或尊重协议,或法庭上见。
9月9号,蒂姆·库克又来和中国人民做“肾交易”,这次的割肾工具,是玫瑰金的iPhone6s Plus。但有外媒报道说,除了一年一款新颜色,苹果的创新,可能就此见底。
好吧,好吧,让八卦的归八卦,产业的归产业,我们还是看看前段时间火得不行的O2O,据说现在也开始让 人闹心了。
昨天有文章说,因为 人担心被插上“烧钱”的标签,有O2O企业竟然恳请来采访的记者,在文章中别提“O2O”。
还只在两三年前,BAT为了O2O布局而“买!买!买!”看到遍地钞票,一大批创业者也趋之若骛,随便拿个方案,翻出一些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有效用户数和潜在用户数,然后打个包,恭恭敬敬地呈给 人:“喏,这就是我值钱的,还行业领先哟!”高高在上的 人只瞄了一眼,然后不懂装懂地大喊:“哇,这么牛逼,投!投!投!”
热钱吹出了泡沫,风口却迟迟不来。据说某团网在年初拿到了6亿美刀,几个月就败光了,因为每个月就要烧掉6亿人民币。
烧完了钱,怎么办?没办法啦,要么继续烧钱,要么大家玩“干瞪眼儿”。还据说,一大批无计可施的外卖、洗车、按摩、配菜和美容等行业的O2O公司,响都还没响一声,就安安静静地死掉了。
为何如此?因为很多O2O公司,其实就是起个桥梁作用的“2”,它们挑不起线上线下这两个“O”,影院、餐馆、KTV、洗车店、美容院,哪一个都不是自己的,当然,用钱烧出来的客户资源,更不是自己的,今天来,明天就跑没影儿,空留一个“注册用户名”给你做念想。
所以,没有自己的“O”,如果再没有钱,你啥都不是。3年了,谁还记得BAT当初收购过谁,谁还会在乎收购来的公司有什么现状。
在O2O群死群伤的时候,有些人才纳过闷来,互联网没有超能力。但另有一些电商大人物,却是早早看穿了这一点,争相往传统行业扑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