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报道,成商集团于10月16日当日晚发布公告称,将收购成都仁和春天百货人东店和光华店;初步确定的交易价格合计247441.86万元。仁和春天百货人东店与光华店被收购,可以说是给正走上衰落之路的成都百货又泼了一桶冷水,并把市场寒风吹到了 百货领域。
百货连连撤退,关店不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呢?
多重原因致百货关店不断
“脱离时代脚步”是根源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问一句“为什么”,到底是何种原因将曾经风光无限的百货逼到这等地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目前百货业遭遇到的市场困境或许正好合适,在外部环境方面有购物 的夹击与电商的冲击,而在自身问题中,又不得不面临人力、物力、租金等成本上升的窘况,再加上受品牌及业态单一化带来的商品库存,更是让百货业倍感“压力山大”。
早前,小编实地探访了城西乐宾百货及西单百货, 印象则为不管是外部硬件设施还是内部业态及品牌都比较老旧。尽管乐宾百货与西单百货分别背靠光华村与金沙商圈,周边居住人群众多,然而,到这两家百货店内消费的顾客实则少之又少,尤其是乐宾百货,用门可罗雀来形容或许都不为过,而其顶层部分不少店铺与区域闲置,一派凄清苍凉的景象。
(乐宾百货顶层)
(乐宾百货顶层)
从经营现状与周边消费人群综合来看,乐宾百货落得如此境地,似乎有点no zuo no die的意思,都是“不思进取”惹的祸。而如此这般对于时代与大众需求变化的不及时把控,在RET睿意德策略顾问部 经理黄萱琦女士看来正是目前国内百货行业整体萧条的根本原因。
她以10年前与10年后的物质消费环境与购物心理差异来进行分析,10年前大众进入到商业场所的目的就一个——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百货在楼层设置与业态规划上指向性明显且较为单一,如负一楼为超市、一楼为化妆品专柜或鞋包等、二楼为淑女(少女)装、三楼为普通女装、四楼为男装、五楼为运动及户外用品等;然而,10年之后,随着物质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进入商业场所的目的不再只有购物而已,同时还对除物质需求之外的精神层面的满足提出了要求,而此时购物 对于生活方式选择与体验感的供给则如“一个萝卜一个坑”一般地进入到了大众视野。
(RET睿意德策略顾问部 经理黄萱琦女士)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